老济南城顶的由来-凯发k8官方网娱乐官方

老济南城顶的由来

2023-06-19 08:36:14 来源: 舜网-济南时报 作者: 黄鸿河

城顶是一条老街,在济南街巷中颇有盛名,如今时过境迁,早已消失了旧时模样,几间仅存的百年老屋,同麟趾巷口张家“庆记”煤油老号旧址遥相呼应,似乎是为了守候旧时风貌,追忆城顶曾经的辉煌。

城顶街之小与大

城顶街地址在永长街北口,但两街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,西侧是麟趾巷,东边是城顶下崖街,南边是旧新街,北边是丁字街。如果外地人站在城顶街问这里是啥地方,当地人多半回答说:“这是永长街。”由此可见城顶街面积之小,几乎被当地人忽略。但是,城顶街在老济南人心目中又很大,东到剪子巷,西到杆石桥,南到西青龙街,北到共青团路,都可以被老济南习惯地称为“去城顶”。

济南1947年地图,其中可见城顶街和估衣市街位置。

那么,城顶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?有人撰文说:“因为城顶街比泺源门外旧城墙高,所以叫城顶”;也有人说:“因为城顶同泺源门城楼水平线等齐,故名城顶”;还有人说:“城顶和黄河段泺口大堤般高,所以才叫城顶”。众说纷纭,不知有何依据。

比较城顶与老济南城墙的高低并不难,现有西城墙根街城墙遗址和解放阁老城墙可以为证。1928年5月3日,泺源门城楼被日本侵略者炮火击毁,6100多名民众惨遭杀害,还有负伤市民1700多人。泺源门外东流水街、估衣市街、普利门街及篦子巷、剪子巷等街巷被焚烧,外交官蔡公时被侵略者凌辱致死,此为震惊中外的济南“五三惨案”。1930年上任的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无力修复被炸毁城楼,只好拆除了事,但破旧城墙一直保留到1963年前后才被拆除。据济南府《旧志》记载:“府城墙周长十二里十八丈,阔七丈,高三丈三尺。”实际高度为10.7米,不用测量工具,即便目测也能看出城墙比城顶街地面高很多,更别说泺源门城楼建在城墙上六七米了。而泺口大堤是1884年前后修建的,至今才140年,逐年增高至此,而城顶名称乾隆三十六年(1771)《历城县志》上就有明确记载:“领街庄六:曰城顶街,曰回回寺巷……皆回民所居。”

其实,城顶真正的由来在名称上。据永长街、城顶街上的老人们说,因为城顶过去是老山根,是西关里的最高处,也是老城里的最高地,有“没山就是山”之说,所以才叫城顶。济南市区甭管下多大雨,满城里都淹,城顶淹不着,大雨过后,老城里的水没了膝盖,西青龙街上洪水荡漾,这里仍然是一块干地。

济南最繁华的市场之一

从明朝中期到济南开埠后的前30年,城顶一带都曾经是老济南最繁华的市场之一。城顶的果品市场、农副产品市场一直在济南名列前茅,直到20世纪90年代,国营“济南果品公司”还设在距城顶一箭之遥的杆石桥头。如今,城顶的牛羊肉市场仍然非常有名,同堤口路、党家庄两家市场并称为济南三大牛羊肉批发市场。城顶周围饮虎池街、永长街、石棚街、礼拜寺街的“烤羊肉串”很有名。

另外,城顶街周围回族餐饮中的麻酱烧饼、马蹄烧饼、吊炉火烧、瓤子火烧、牛棒骨、羊杂碎汤在济南也颇有知名度。40年前,小哥们儿几个,若能在城顶吃一顿马家火烧夹牛肉,再来碗金家豆腐脑或周家甜沫,那真是一顿美美的硬菜大餐。

两次著名的斩杀事件

清末民初,城顶街南邻有一条老街,原名新街,后来因饮虎池前街南边又有了南新街、上新街,改称旧新街。1912年7月,济南著名公立学校“山东省立商业学校”在两街之间诞生,首任校长是叶春墀,他是1911年创办大东日报社时的总经理,1914年,他写过一本“传承历史,沟通未来”的名著《济南指南》,对研究近代济南历史特别是1904年济南开商埠后的历史颇有贡献,题写书名者是清末最后一任状元、山东大学首任校长王寿彭。1936年省立商校迁至经七路老商埠三里庄,学校改称“济南惠鲁商业学校”,日伪时期改称公办“日语专科学校”,济南解放后更名为山东省商业学校,新中国成立后商校迁至历山路花园庄。原城顶新街旧址改建为济南第三十九中学,三十九中迁走后,现在是非遗西关高翘队。

城顶北边的老街过去叫丁字街,因地处盛唐巷、城顶街以北,街型如“丁”字而得名,后划归城顶,现在统称城顶街。据乾隆年间《历城县志》记载:“丁字街,旧志有粮市,辎辆云集,贸易无虚日,南东门外皆逊西市”。1980年,不足百米长的丁字街被并入城顶街后,街道两旁已无住户,东邻有座很有名气的大楼,过去老济南称它“电报大楼”。在清朝和民国初期,依照古法“刑人于市”之规,因该地处在西关繁华闹市,又离巡抚衙门很近,自然就成了行刑的法场。每到“秋后问斩”之时,狱卒们都要提前通知地方上打扫刑场,清水泼地,扎好刑台。行刑之时亦是人山人海,买卖人家和赶集上店的人们都伸长脖子,在兴奋好奇又麻木不仁中如看“西洋镜”一般,等待鬼头刀下人头落地的瞬间。伴随着刑场执行的结束,老城顶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闹市,卖核桃、栗子、山楂、柿饼、粮食、瓜子、葵花子等干鲜果品的买卖又见怪不怪地繁忙起来。

近代这地方曾发生过两起家喻户晓的斩杀事件:

一件是1869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智杀慈禧宠臣安德海(小安子),就是在今天电报大楼西墙下。据说当年因安德海违背祖制“太监(宦官)不能出京”的禁令,丁宝桢奏请朝廷欲斩杀耀武扬威的安德海。奏章发出后七天,在今共青团路(原估衣市街)关帝庙门前,先后接到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两道密旨,前一件是慈禧密旨,命迅速押解安德海回京治罪,后一件是同治皇帝圣旨:依照祖制,就地正法。丁宝桢判定其中之意,若先接慈禧密旨,恶贯满盈的安德海必将逃过一劫。丁宝桢便果断先接同治皇帝圣旨,命刽子手迅速斩杀安德海,然后再转身接慈禧太后密旨。此时斩杀小安子木已成舟,慈禧老佛爷也只能无可奈何。据说这是关帝庙内东蜜脂泉和西蜜脂泉两大名泉名字的由来。丁宝桢还是鲁、川、贵三省名菜“宫爆鸡丁”的集大成者,此为插絮。

另一件是民国十一年五月“杨凤山蒙冤陪绑”事件:擅常说书武老二(山东快书)的著名民间艺人杨凤山经常在五路狮子口街头摞地卖艺,因为他说书时常摆动大辫子表现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,喜欢他的观众给他起了个绰号,叫他杨大辫子。这一天他正路过城顶,被一五花大绑押往刑场的抢劫罪犯瞧见,犯人随喊着“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”,随冲着杨凤山大喊一声:“杨大辫子,二十年后我还听你说武老二。”结果杨凤山被视作罪犯同伙当场抓获,刑场陪绑后投入了监狱。一个月后虽花钱担保出狱,但因刑场上惊吓恐慌过度,回家后一直卧床不起,不久便撒手人寰,留下一个遗腹子,就是后来著名的山东快书杨派创始人杨立德先生。

风水宝地

在老济南人心目中,城顶既是一条老街的名称,又是一片区域的代称,并且形成了一种“小城顶街大城顶”的固有概念。长期以来,老城顶周围形成了一片有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,以城顶为中心,四面辐射到永长街、丁字街、麟趾巷、神堂巷、大杆巷、冉家巷、斜街、旧新街、长春观街、五路狮子口等地方,甚至南到上新街、南新街,北到共青团路,东到剪子巷、篦子巷,西到杆石桥街、上簸箕、下簸箕等街巷。

老城顶过去有三大特色:一是济南最早也是唯一的山货干鲜果品批发中心,泰安、莱芜、肥城、仲宫、柳埠等地盛产的瓜果梨桃、核桃、板栗等都来这里批发销售;二是明清两朝和民国初期这里是斩杀犯人的刑场,据老人们传说,死刑犯都是从城顶、永长街过杆石桥出城,这也是民间传说杆石桥非吊桥,古称“干尸桥”的由来;三是城顶是一个区域的人文概念。清朝以前,老城顶原是回汉两族混居的地方,现在回族居民占绝大多数,1992年城建改造后,成立了新的回民小区,原来老街巷的格局被打破了,但是依然保留了一些老的街名。

老城顶人在语言运用和生活习惯上有鲜明特色,比如伊斯兰教古尔邦节,回民给汉民朋友送“油香”叫“给你一夹子”,关系紧密些给你整个油香要“冲开”,因为“隔着一刀菜”。尤其在说话口音上有鲜明的特点,比如“尔立”“赛吧”“力巴”“有嘛”“擦黑”等等,声音中拖着熟悉的油腔,显得很亲切、很自豪,又带些调侃和世故。老城顶人性格开朗善谈,热情好客,多擅长炸绿豆丸子、炒五香长果仁、卖干鲜果品、卖瓜子、烤烧饼、炖牛肉等小生意,特别愿以正宗老济南自居。他们确实也有底气享有这种自豪感和优越感,因为城顶一带区域在清末民初的一段较长时间里,曾经是济南商业最发达的地方,超过了老城里的芙蓉街、后宰门、县东巷等处繁华闹世。当年城顶最大的买卖大户是金小麻家。传说金小麻的爷爷在皇宫里当差,很受皇帝宠爱,突然身亡后,皇帝赐给他一棺椁金银珠宝玉器。金家后人把这些珠宝玉器变卖,购置了大量房产、商铺,估衣市街两边的商铺,有许多是金家的房产,就连大名鼎鼎的经文布店老板辛铸九的商铺房产,也是租的金家的。

在济南人眼中,城顶确实是块风水宝地,是买卖人生意兴隆的好地方,在明清两朝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埠经济发达以后,即便胶济铁路、津浦铁路相继通车,老济南的商业中心转移到商埠新区,城顶一带仍然是济南商业、饮食业热闹繁华的地区之一。

初审编辑:

责任编辑:王逸群

相关新闻
推荐阅读

·

·

·

网站地图